3G对抗升级 HSDPA涌动
内容导读:
作者:计育青
一边是CDMA2000 1X EV-DO迅猛发展,一边是WCDMA在传输速率上仍然不尽如人意,在这场全球3G的初期较量中,CDMA2000 1X EV-DO已经从技术优势上尝到甜头,占据着上风。但进入2005年之后,WCDMA却凭借HSDPA展开了全面反攻,尤其在刚刚结束的北京国际通信展上,来自全球各大通信巨头在HSDPA上的实力预演,更是将这场对决战推向了高潮。
WCDMA阵营后浪推前浪
正如EDGE是GPRS的增强版本一样,HSDPA是3G WCDMA的增强型版本。这项技术的最大魅力就在于,它将WCDMA下行速率一下子从384Kbps提升到了14Mbps,这就意味着诸如移动电视、音乐及电影下载、大容量邮件传递等深受欢迎的移动数据业务,可以更加流畅地提供给用户。“运营商不必担心成本的提高,从技术角度看,引入HSDPA只需要在WCDMA无线网络部分作相应升级,整个网络架构及整个核心网络都可以保持不变,并且无须分配单独的载频。”中国电信广州研究院李俭伟认为。显然,在技术进步的驱动下,HSDPA将是WCDMA运营商的必由之路。
“尽管WCDMA向HSDPA演进具有一定的必然性,但HSDPA能够比预期更早地实现商用,关键还看整个WCDMA市场的商用进展及规模。”李俭伟这样认为。2003年,全球3G市场都处于启动阶段,相对于CDMA2000的快速发展,WCDMA却一直停滞不前,因此业界普遍认为,2004年至2005年WCDMA面临的主要问题是如何大规模启动市场,至于WCDMA的增强版本HSDPA,可能在2007年前都难以投入商用。然而2004年以来,现实出人意料,WCDMA在日本和西欧相继取得突破,提早进入了大规模商用阶段,由此也促使HSDPA进入市场的步伐大大提速。
新技术造就后发先至
“受到3G CDMA2000强大的竞争压力,是WCDMA运营商急于选择HSDPA的一个直接原因。”北京邮电大学宋俊德说。当前WCDMA正在与CDMA2000展开直接竞争,但凭借技术上的优势,CDMA2000运营商无论是在3G网络规模上还是在用户数量上,都已经占据了领先地位。在不久前举行的“3G在中国”2005全球峰会上,信息产业部电信研究院公布了这样一组数字:截至2005年8月,全球共有211个3G网络商用,CDMA 1X就占据了112个,EV-DO网络也有21个,相比之下,WCDMA网络却只有78个。在用户数量上,截止到2005年6月底,全球共有1.919亿3G用户,其中CDMA2000 1X用户达到1.437亿,EV-DO用户也有1780万,WCDMA用户却只有3040万。
“面对事实上的暂时落后局面,WCDMA运营商不仅需要赶上CDMA2000的规模,还要证明自己的独特优势,从而吸引客户转向WCDMA网络和服务。在这种环境下,HSDPA就成为WCDMA运营商一个扭转局面的良方。”宋俊德说。日本和美国市场上就在上演着这样一幕。在日本,NTT DoCoMo的3G用户虽然发展不错,但截至今年5月份,其3G用户数还是落后于CDMA运营商KDDI。为此NTT DoCoMo宣布上马HSDPA,以对抗KDDI的以EV-DO为基础的无线高速数据业务。美国也是如此。当前美国无线运营商Verizon Wireless的EV-DO网络的人口覆盖率超过30%,并计划到2005年底超过40%。为了应对竞争,Cingular积极向靠拢HSDPA,预计推出时间为2006年。而美国目前尚未建设3G网络的T-Mobile也已表示,将同时从WCDMA R5与HSDPA开始建网。
中国市场尽管还未启动3G,但HSDPA已经在规划当中了。自中国联通CDMA2000网络升级到1X完成后,中国联通实际上在网络上已经拥有了比中国移动更大的竞争优势,这一切都让中国移动感受到了极大的压力。在刚刚举行的“ICT中国•2005峰会”上,中国移动研究院院长周建民公开表示,要在3G启动之际,同时在部分地区上马HSDPA。
“HSDPA同样适用于3G市场的后进者。较晚进入的运营商为了打破原有运营商的优势,部署更先进的HSDPA无疑是明智的选择。”李俭伟说。他认为,西欧的部分WCDMA运营商是这类运营商的主要代表。这些运营商或是较晚切入3G市场,或是本身实力有限,必须另辟蹊径实现突破。于是这些运营商决定首先采纳HSDPA,以期后发先至,夺取3G优势。例如,西欧的MMO2的市场占有率落后于Vodafone,于是就积极地选择了HSDPA策略,实现自身3G业务与竞争对手的差异化发展。
产业链提速商用步伐
市场正在向HSDPA敞开大门,HSDPA产业链上的各方也在快马加鞭,推动HSDPA产品的商用化。今年6月,朗讯宣布其HSDPA端到端解决方案全部实现商用,每用户峰值的速率达到7.6Mbps,2006年还将实现其产品的第二阶段商用,速率达到14.4Mbps。2005年10月,朗讯已率先为美国Cingular推出了全球第一个WCDMA/HSDPA商用网络。同样是在Cingular的HSDPA商用部署中,爱立信和西门子也提供了成熟的产品。
作为端到端HSDPA解决方案厂商,北电之前已经与日本BB Mobile、以色列Partner Communications完成了HSDPA测试项目,还与mmO2、Orange、Vodafone和奥地利Mobilkom成功进行了HSDPA的演示。今年9月,北电被韩国运营商KTF选择为主要供应商,部署商业HSDPA网络;10月,又被韩国最大的移动通信提供商SK Telecom选中,协助在韩国南部部署全新的商用UMTS/HSDPA服务。
NEC也宣布,其产品将在2005年第四季度为NTT DoCoMo和Vodafone KK的HSDPA商用部署全面做好准备。此外,华为、中兴、上海贝尔阿尔卡特等国内系统设备厂商也都表示已经准备就绪。
芯片方面,高通近日刚刚宣布将推出HSDPA第二代解决方案样品,支持数据传输速率高达7.2Mbps,可提供远比现在快得多的数据和多媒体服务。终端方面,华为在10月份的通信展上向全球发布了中国首款商用HSDPA数据卡E620。摩托罗拉、Navatel Wireless、西门子、Sierra Wireless都已表示在今年下半年推出HSDPA商用数据卡,下行速率可以达到1.8Mbps左右,上行速率为384Kbps;LG、NEC和三星则表示在今年年底或2006年年初推出HSDPA商用手机。而到2006年,HSDPA商用将进入第二阶段,下行速率提升到14Mbps。预计2006年下半年,终端厂商将相应地推出新一代的数据卡和智能手机,分别可以支持7.2Mbps和3.6Mbps传输速率。
运营商应对新挑战
当然,HSDPA给运营商提供机遇的同时也带来了挑战。由于HSDPA提供的是高速数据下载的新型业务,因此原有WCDMA商业模型需要改进,而且整个网络规划建设,包括业务集成、终端定制、资费策略等各个方面也都将受到影响。
“由于3G是在原有2G网络基础上建设的,因此部署HSDPA时,运营商首先要选择2G数据业务发展良好的地区,如北京、上海和广东等。”诺盛电信咨询高级分析师刘先泽认为。
在资费策略上,刘先泽认为,运营商会参考并结合2G的资费策略来灵活地制订。但北京邮电大学宋俊德认为,包月制是目前最受用户欢迎的一种资费形式,计费简单,而且可以快速吸引用户,但缺点是这种计费方式消耗的无线资源与运营商的收益相比,实在不相匹配。因此,他认为运营商采取包月制的资费形式时一定会非常慎重,而采取捆绑等灵活多样的资费套餐策略应该是首选的上策。
“在市场定位上,企业用户应该作为HSDPA初期发展的目标用户群。因为企业用户更需要使用高速率的数据业务,如无线上网等,也更容易产生支撑HSDPA发展的市场需求。总的来看,利用数据卡从企业用户市场切入,已成为大多数WCDMA运营商在HSDPA的初期发展策略。”刘先泽说。除了企业用户市场,宋俊德认为,高收入人群也应是运营商初期发展的一个目标群体。
鉴于HSDPA目前在系统和终端上还没有完全成熟起来,因此人们对供应商们能否保障运营商的部署需求还存在一些疑问。“目前全球HSDPA部署还处于初期阶段,所以供应商们满足运营商在热点地区的覆盖完全没有问题。随着2006年系统和终端更加成熟,HSDPA将在2007年-2008年迎来发展的高潮。”刘先泽说。
来源:赛迪网-中国电子报
标签:
来源:中电网 作者: 时间:2005/12/1 0:00:00