导航: 老古网老古论坛XMOS公共讨论区XMOS开源项目区单片机程序设计嵌入式系统广告区域
→硬件:“方舟-1”值得欢呼吗?

* 355: 硬件:“方舟-1”值得欢呼吗?

   dirty 
dirty发表的帖子 

 硬件:“方舟-1”值得欢呼吗?
“方舟-1”值得欢呼吗?

 

硅谷 阿甘  

01-8-16 下午 04:37:14

 

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-

 

 

编者按:7月11日,本站曾经用《中国信息产业结束无“芯”历史》报道并庆贺我国第一个
32位CPU芯片“方舟-1”的诞生,今天,我们再次刊发一篇来自硅谷中国工程师的思考,希
望从另一个侧面和角度,透视方舟-1的产业内涵。从本文的字里行间,我们不难体味到作者
对中国芯片产业所寄予的厚望,当然也不乏激烈的言辞。但是,我们更希望以此来引出更多
的理性思考,用群体的智慧为中国信息产业的发展献计献策。期待您的声音 

 

在中芯推出其首枚 CPU “方舟-1” 时,我们又一次看到了熟悉的宣传模式。由于中国电子
业界对于这枚 CPU 由来以久的渴望,从这并不陌生的宣传模式中,我们能清楚地看出其后
热烈的期许和沉甸甸的希翼。 

 

然而中芯究竟做了什么? 

 

据报导“代号为“方舟-1”的0.25微米、32位的CPU芯片采用了自行设计的体系结构,是面
向网络应用的CPU芯片。它具有速度快、成本低、集成度高等特点,主频达到166兆赫,每秒
能执行2亿条指令,与国外同类芯片相比,“方舟-1”技术性能相当,在嵌入式CPU领域达到
了国际先进水平。” 

 

这个“国际先进水平”究竟是怎么评出的?报导中也说了:“由中国工程院院长宋健、副院
长朱高峰分别担任正、副主任,20位相关领域知名专家组成的中芯微系统有限公司32位CPU
技术鉴定委员会一致认为……”问题是,这个“国际先进水平”的评法与国外高科技领域的
评审惯例颇为向左。说得刻薄一点,有点“王婆卖瓜”的味道(并不涉及个人,还请原
谅)。“方舟”芯片属于内嵌式 CPU,对于内嵌式 CPU 的性能评估有为工业界普遍接受的
测试和评估用的整套程序(称为 Benchmark)。如果“方舟-1”真想论证自己属于“国际先进
水平”, 最标准的作法是请独立的专业的芯片评测公司,在其上跑全套的评估程序。用具
体的运行结果和数据来说话,而不是做“政治挂帅”式的宣传。 

 

然而“中芯”并没有这么做,“中芯”更象是完成了一项政治任务。如果一个公司对自己的
产品不敢拿行业标准来做比照的话,人们会有足够的理由对其技术含量产生怀疑。而且既然
“方舟-1”号称达到了“国际先进水平”,我们不妨先来看看究竟什么是嵌入式 CPU 的国
际先进水平。 

 

2001 年的嵌入式微处理器论坛(embeded microprocessor forum) 恰好刚刚开过。本年度论
坛的一个最引入瞩目的主题就是面向网络应用的嵌入式 CPU ,而这正好也是报导中提到过
的“方舟-1”一个设计目标,我们就来比一下。 

 

据 EETIMES 报导[1],PMC Serra公司在本年度论坛推出了其面向网络的 1-GHzRM9000x2 
dual processor,芯片采用 0.13 微米的工艺,一块芯片上集成两个能跑在 1 GHz 的 MIPS 
微处理器。 

 

PMC Serra 的芯片是面向光纤网络 OC192 10 Gbits/s 数据流做的设计。中芯的“方舟-1”
也号称是面向网络的设计,然在主频上,PMC Serra 的芯片已经是“方舟-1”的六倍。而其
双 CPU 的结构更使得“方舟”芯片的处理能力远远难望其项背。“方舟”芯片用来做低档
的网络终端还算凑合,用来做高端的网络数据处理根本就是毫无希望。这就是“中芯”所谓
的“面向网络应用的设计”?这样的一个设计,究竟是哪一点可以称得上“国际先进水平”
了? 

 

当然 PMC Serra 是在通讯芯片界享有盛誉的老牌芯片公司。那好,我们不和PMC 比,我们
和新诞生的公司 “Start-up ”比。成立才四年的 Lexra公司在本年度论坛也推出了面向 
OC192 的设计[2]。Lexra 的芯片可以跑在 420 MHz, 为“方舟-1”的 2.5 倍。更让人称道
的是 Lexra 成功地将 16 个 RISC CPU 集成到了一个芯片上,由此产生了强大的运算能
力。就运算能力而言,一个 Lexra的 RISC CPU 已是“方舟-1”的2.5 倍,2.5 再乘上 16 
那又是多少? 

 

如果说因为“中芯”是新创立的公司应该放低标准的话,那同样是新创立公司lexra 为什么
就可以拿出真正令世人嘱目的顶尖设计?报导说中芯的李博士有20 年 CPU 的设计经验,为
什么出手的设计和 lexra相比差那么远。lexra 的总设计师会有多少年经验?40 年?50 
年?40 年前根本还没有 CPU。 

 

如果说是因为国内条件差,基础薄弱,那是说不通的。国内芯片设计公司用的软件和美国芯
片公司所用相差无几,而国外的高科技 Start-Up 都是白手起家,也谈不上什么基础。 

 

一个可能的解释是: 中芯的创业者们过于保守,对自己定位太低。在对市场以及技术都没
有把握的情况下,将自己的产品定位在低端也算是一种策略。但这种策略如果得不到及时的
调整,马上就会使公司沦落成为毫无技术含量的手工作坊。“中芯”的李博士在接受采访时
说过,“方舟-1”主要用于网络计算机和机顶盒。这什么网络计算机,机顶盒说白了就是一
台非常差劲的计算机,比一个只带纯粹显示屏的“dummy” 终端也没有高明太多。如果“中
芯”的芯片就准备干这事,我看还是不要自称“高科技公司”。 

 

中国芯片要迎头赶上需要有加速度,需要锐气和冲劲,而不是抱残守缺和亦步亦趋。需要对
技术的深刻理解和真正有份量的设计,而不是毫无技术含量的“政治道具”。 

 

当李博士下一次示出有份量的设计时,欢呼也许才会更有价值一些。

 

 

 

 

本文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!

 

 

 

   本文未经许可  谢绝转载!! 

 

 

 



发表时间:2001年8月18日15:14:00

  
回复该帖

本主题共有 2 帖,分页:>>>>>该主题的所有内容[2]条

 *树形目录 只列出部分跟帖的标题以及简单的摘要信息 该主题的部分跟帖如下:

  357.[详细]凡事要有一个开始,中国不可能一下子造出高速的芯片,就象中国的载人航天计划比别人晚,但是还是值得赞赏..
摘要:国防是重要的,国外对高速芯片的出口有严格的控制,就是怕用在军队。 我想这个32位的芯片,就算没有任何经济效益,但有政治和国防上的好处。 有了32位,才有可能造出64位,128位的cpu 。就象国家造原子弹,没有......(220字)
- [老古][2014次] 2001年8月18日

[上一篇帖子]:龙斑竹不同意。
[下一篇帖子]:已经可以了,谢谢!!!!