导航: 老古网老古论坛XMOS公共讨论区XMOS开源项目区单片机程序设计嵌入式系统广告区域
→发表看法:[wxlmcu]试论将嵌入式无线技术用于单片机教学



No.43659
作者:wxlmcu
邮件:wxlmcu@163.com
ID:108849
登陆:15次
文章数:4篇
最后登陆IP:119.123.10.108
最后登陆:2009/12/24 11:23:08
注册:2008/4/23 11:21:04
财富:168
发帖时间:2008/5/15 15:55:22
发贴者IP:58.61.192.104
标题:wxlmcu:试论将嵌入式无线技术用于单片机教学
摘要:No.43659试论将嵌入式无线技术用于单片机教学 试论将嵌入式无线技术用于单片机教学
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 
关键词: 单片机  嵌入式  无线  教学  培训
 
引言: 单片机也称为微控制器(MCU Microcontroller Unit)是最典型、最广泛、最普及的嵌入式系统。目前我国大学,中等专业学校,职业学校,职工进修, 社会培训等,都已经广泛开设单片机教学课程和进行单片机教学。
随着SOC(片上系统)目前日新月异的技术进步和嵌入式无线技术的突飞猛进的高速发展,“嵌入式系统与单片机应用”及类似课程的教学内容和实验,再次面临一次重大的转型期,这里就我们的认识介绍如下,以达到抛砖引玉的目的。
 
一 单片机教学的历史回顾
    回忆过去我国单片机教学走过的路,大多数都是从8位8051走过来的,从2004年开始,以ARM微控制器为代表的32位单片机也开始广泛进入单片机教学中,同时UCOSII 这样的开源实时操作系统,也开始在单片机教学中崭露头角,故8051和ARM单片机在国内普及单片机应用方面功不可没。
 
    而总结一下目前的单片机教学模式,内容和实验系统目前的缺陷,将有利于我们讨论目前的转型。
    首先的误区是是单片机教学使用的单片机已经老掉了牙,教学平台也逐步老化,不能适应今天日新月异的技术进步和创新。目前的8位8051单片机教学系统大部分还采用10年前的“中古”的单片机芯片,以一片双列直插的40脚插座的8051配以不同的外围电路去适应各种不同的应用,然后扩充大量额外的接口芯片,显示部件等等,这样的东西,正是几十年不变,堪称“超级经典”的“古董”,虽然实验箱越做越“豪华”,实验台越做越巨大 (当然价格也越愈来愈高),但是技术落后的本质,并没有任何改变,而当前在国内流行的这样的单片机教学实验系统,正好和当今世界单片机技术发展的主要潮流完全背道而驰!
 
    单片机姓“单”,SoC即片上系统才是主要的技术发展方向,只有将整个系统都集成在一个集成电路芯片上,才能做到低成本、高可靠性。
当前单片机技术世界主要发展的潮流是微功耗(一个钮扣电池可以工作几年),极小的芯片体积(大量采用QFN ,VFBGA,WLCSP等等这样的超小型封装),多种通讯和网络(包括无线网络)收发控制等功能完全内置,目前SOC技术和SIP技术,甚至要将已经很少的滤波电容和高频匹配电路和晶体等,也集成到芯片内部,这样的单片机才是真正的单片机。有这样一个实例,一个可能2CMX2CM的小小的电路板,上面几乎没有如何外加零件,只有一个电池,一个单片机,但是确实是一个完整的,功能强大的,具有ZigBee无线网络功能的嵌入式系统。
另一误区是对使用仿真器褒贬。有人讲单片机教学开发没有必要使用仿真器。也有很多国内公司,目前仍然在卖力的推广那种高价格的”通用”仿真器, 我们认为, 从单片机仿真器的世界发展趋势看,单片机教学,不仅需要,而且完全有可能装备得起仿真器,保证每个学生有一台。
 
这是因为.SOC技术的发展,使几乎所有的单片机生产制造商,都在目前使用的新型单片机中,内置了仿真器的功能(这相当于将价格高昂和复杂地仿真器功能,集成制造在SOC内部, 因为在硅片上集成仿真器的成本很低,基本上可以忽略不计,所以,在芯片上集成了仿真器功能后,并不影响单片机成本), 这些仿真器都是采用类似JTAG仿真 的功能,具有强大的调试功能,仿真时无需要将单片机移除,就可以在KEIL和IAR这样通用编译环境下,实现单步,断点,C语言源级调试等高级功能,这样的高级调试功能,无论是对单片机初学者或者是对开发比较复杂的应用软件,都是必须要的东西。
    采用这样内置JTAG的仿真器,除了无须那些大型昂贵的通用仿真器外,另外一个重要优势是,无论仿真调试和FLASH 下载,都只需要1-3个I/O口线就可以实现,这对于新型小型封装单片机而言,既不需要昂贵的特殊仿真插头插座,也容易实现在应用编程和代码更新,调试等功能。
再一个误区是对汇编语言的看法,这一点其实已经不需要争议,在单片机教学中,放弃汇编,完全以C语言进行编程,是大势所趋,无论是ARM还是8051,目前C语言编程基本上都可以完全可以取代原来需要汇编的地方,目前比较新的单片机芯片,在厂商技术支持和应用代码样板中,都已经基本完全放弃了汇编代码。
 
 二 从新解读 “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”的含意 
    提到目前单片机教学现状, 有人往往搬出“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”这个俗话来。讲我们目前的单片机教学内容如此经典和陈旧,那是因为我们目前的单片机教学主要是是“授之以渔”,授之以解决问题的方法,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,是引导学生入门。
    这个解读从理论上没有大的问题,然而问题在于,目前国内单片机教学和教学系统的实际情况,是否可以可以达成这个“授之以渔”目标?
    到互联网上进行搜索,在国内可能有几百上千本教材,数不清的单片机课程和“精品课程”,数不清的五花八门的实验系统。但是仔细看其中的内容,基本大同小异,8位的教学系统,基本上以89C51这样的8051单片机为核心, 实验主要是汇编,指令系统A/D,DA. I/O扩展,串口(232/485), SPI, I2C. C51编程等, 但是, 这样一套已经有10到20年的如此成熟技术和教学体系,哪里还有多少技术问题可以供学生们去分析?去解决?
    从目前世界上单片机技术的发展的眼光看,这目前国内单片机教学这部分地内容,最多可以说是单片机的部分“内核”,从硅成本看,这部分在芯片中所占比例会越来越小。换句话来讲,目前的国内单片机教学内容,在未来单片机中占有的比例(包括原理和扩展部分的知识)正在越来越少。 而新的单片机集成主要是各种有线和无线的收发器,无线网络基带处理,语音视频处理,电源管理等等,这些新技术,正在成为单片机有机组成部分,而我们的单片机教学系统,如何能视而不见?如何能回避让学生不去具备这方面解决问题和分析问题的能力?
 
    我们单片机教学,是要给予学生“捕鱼”的本领, 然而时代变了,“江河”的情况变了,“鱼”也改变为更刁滑了, 捕“鱼”的工具也变了,难道我们教授给学生的“捕鱼”的本领和捕鱼的方式可以 “以不变应万变”? 可以10年不变?50年不变?
    可以设想这样一个例子: 一位在我们今天单片机教学系统的培训下,对AT89C51得分优秀的毕业生,走进一家合资企业的开发部门,老板拿过来一个蓝牙2.0的耳机样品,请他增加一下简单功能,这位毕业生马上就“傻眼” 。小小电路板板上密密麻麻的各种微型封装零件,一个也不认识,连哪里是天线也不知道? 如何对内部多个单片机内核编程?如何进行低功耗设计?如何进行无线通讯?什么是通讯协议?应用剖面? 基本的入门知识都没有(因为我们目前的单片机教学体系根本没有涉及这些知识)只好被很快扫地出门…..  有人讲那老板也需要他进行培训吧?可是你连基础都一点没有,“对 ......

>>返回讨论的主题


  发表回复
用户名   *您没有注册?
密码   *
验证码   * .
标题   *
心情
随便说说    我回答你    最新发现    得意的笑   
气死我了    真是没劲    坚决同意    表示反对   
大家过来    好奇怪哟    懒得理它    大家小心   
文件上传
内容


字体:      字体大小:    颜色:
粗体 斜体 下划线 居中 超级连接 Email连接 图片 Flash图片 Shockwave文件 realplay视频文件 Media Player视频文件 QuickTime视频文件 引用 飞行字 移动字 发光字 阴影字 查看更多的心情图标 背景音乐
点击加入表情
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  
选项
有回复时用短消息通知您?

   




老古网执行:29毫秒 最大:2625毫秒 查询6次